如何区分“豆蔻”与“豆蔻年华”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古今文人都喜欢拿“豆蔻”来比喻少女。而“豆蔻”与“豆蔻年华”则是两个意义有联系但是又不同的词语,不能混用,在使用上要注意区分其不同的意义与用法。简而言之,“豆蔻”比喻少女,而“豆蔻年华”则是指代女子十三四岁。其出处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首先,弄清楚“豆蔻”比喻少女的最早出处。最早把少女比作“豆蔻”的是唐代诗人杜牧,他在《赠别》诗中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优雅的十三四岁少女,,就像农历二月初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尽扬州城十里长街青春佳人,没人比得上她。这是杜牧在扬州期间赠给—位歌女的诗。
其次,弄清楚“豆蔻”这种植物的特点。豆蔻作为植物,其种类有草豆蔻、白豆蔻、肉豆蔻3种。一般用来专称白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外形像芭蕉,叶厚,果实状似葡萄,种子像石榴籽。黄色,有辛辣香气,可入药。此外。豆蔻又作为白豆蔻种子的俗称,可作调味品、芳香剂、驱风剂等。豆蔻春末初夏开花,秋结果。
第三,弄清楚为什么拿“豆蔻”比喻少女。豆蔻花在尚未绽开时就显得非常丰满,故俗称“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
古代诗人还是现代文人,都喜欢用“豆蔻”来比喻少女。最有名的就是杜牧《赠别》诗中所写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再如南宋陆游诗中所写的 “小轩愁入丁香结,幽径春生豆蔻梢”。
第四,弄清楚“豆蔻年华”的确切含义。杜牧在《赠别》诗中所写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是用早春二月初树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余”的少女。因此,后来人们就用“豆蔻年华”来专门指代少女十三四岁。
第五、进一步扩展了解古代对女子年龄的指代性称呼。古人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专门指代女子的,除了“豆蔻年华”指代女子十三四岁,还有“及笄之年”指代女子十五岁,因为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之年;“碧玉之年”指代女子十六岁,也以“二八年华”指女子十六岁;花信年华、风信之年指代女子二十四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