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7心理健康评估报告解读步骤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报告说明:
RP7心理特质评估报告是一份对受测者的心理特质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估的解释性报告,旨在对受测者的心理特质的不同维度的水平进行量化、评估、解释和说明。
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使用本报告对受测者的心理特质进行初步的了解。通过了解其现阶段的心理特质,以帮助企业更好选择适合的人员并降低企业的用人风险。
看受测者的答题态度
此部分用于判断受测者在测评过程中存在夸大或否认行为的程度。
掩饰性:为了识破被试者故意想让人把自己看得理想些(正常范围:≤ 60分)
相关的题目涉及那些几乎所有的人都可能有的那种细小的缺点和弱点。可是,想故意让人把自己看得非常理想的那种人,连这样细小的短处也不承认。其结果,这种人在 掩饰性得分上表现出了高的得分。
得分超过 60分 时,就是不能信用的 测评的结果。
防御性:为了判别被试者接受测验的态度是不是隐瞒的,或是防卫的(正常范围:30分 到60分之间)
查看答题情况
答题时长:正常范围在10~ 35分钟之间
特别要注意,太快的报告,乱做的可能性大
查看风险等级:以受测者的最高分到达哪个等级来提示
风险区间划分:0-30分 中风险区间
30-60分 低风险区间
60-70分 较高风险区间
70-100分 高风险区间
查看心理状态整体情况
各维度所评估的方向:
抑郁:评估受测者情绪的活跃程度
思想不成熟:评估受测者的心理成熟程度
社会攻击性:评估受测者对于社会规则与道德的遵从程度
偏执妄想:评估受测者对自我观念和意识的认同程度
敏感紧张:评估受测者的心理及行为表现等稳定程度
思维混乱:评估受测者的思维与客观环境的适应程度
过度焦躁:评估受测者思维的活跃程度
抑郁D-定义
评估受测者情绪的活跃程度:高分者有抑郁情绪,缺乏自尊心和感觉不适,缺乏干劲,对未来没有希望,一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极其不满。
思想不成熟 - 定义
评估受测者的心理成熟程度:高分者心理不成熟,面对紧张情况会出现歇斯底里的身体反应,以逃避责任,通过否认和压抑的方式对待心理压力。
社会攻击性 – 定义
评估受测者对于社会规则与道德的遵从程度:高分者在环境压力下难以控制自身情绪,通过反社会的行为宣泄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有攻击性倾向。
偏执妄想 – 定义
评估受测者对自我观念和意识的认同程度:高分者过分敏感,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因此多有被害妄想,表现为怪罪与怨恨他人,低分者会过于谨慎,逃避现实。
敏感紧张 –定义
评估受测者的心理及行为表现等稳定程度:高分者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焦虑,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甚至有毫无原因的恐怖观念。
思维混乱 – 定义
评估受测者的思维与客观环境的适应程度:高分者表现为心理行为的异常或分裂性的生活方式,存在认知障碍,思维、感情与行为混乱
过度焦躁-定义
评估受测者思维的活跃程度:高分者活动过多,情绪高涨,异常兴奋,行为夸张,冲动急躁,低分者精神不振,缺乏自信,内驱动力低。
测评只是一个工具
MMPI作为心理测量的工具,它只是协助心理医生诊断评估的一个手段,是一个标准化的依据。凡是所有的心理测量的结果,都不能直接说“你这个人就是精神病”、“你就有抑郁症”,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客观中立的结论。
有较大的问题,需要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
测量结果出来以后,还得有临床晤谈以及结构性的会谈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多方面评估非常重要。
做了心理测评后,得分高了怎么办?
分析报告上有一些较重的倾向,提示要特别引起注意,本来你也没有太在意这些细节,可是觉得分析结果说得很像,现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心理疾病了,那些倾向是否会继续加重影响,所以测评分数是一种警戒和善意的提醒,是对你心理健康情况的基本衡量,但不是唯一的、绝对的衡量标准。
实际上心理测评只是心理学上提供的辅助手段,测评对了解一个人的心理和人格特点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帮助测评者及时纠治一些心理问题,防范一些可能的心理风险。 测评结束后,不能把测评分数当作很重要的考试分数,也不要像其他考试那样逐项对照纠错,那些都是心理医生的事情。
如果你对测评结果很不满意
你觉得测评结果和自己的行为表现、心理特点不太相符,那么你可以要求继续测评 。
一般来说,心理测评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个人行为心理特点,被测试者一定要正视自己、如实填写,否则,即使你的分数很高那也说明不了问题。
一旦你选择逃避和欺骗,不及时治疗,不仅会让你的问题加重,还很可能损害身体和心理健康。
重视分析报告中已经比较严重的问题
比如,报告中反映你有暴力、易怒的倾向,如果不及时引导很容易形成惯性,在实际生活中你也因多次打架斗殴被处罚过,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不能那么冲动了,一定要随时克制住自己,因为你已经知道了自己存在什么问题,就要有意识地去对抗身体可能产生的冲动,有针对性的做一些训练,防止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如果有应聘者或员工心理健康分数高,企业怎么办?
心理测评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个人行为心理特点,可以提前让企业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提供预警。
对于家政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可以尤其关注精神病态Pd,偏执妄想Pa,其次是精神衰弱Pt,轻燥狂Ma这几项高得分的情况。
如果应聘者某项得分比较高的情况下,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企业招聘人员就需慎重选择,可为企业录用人员提供预警。
如果是内部人员某项得分比较高的情况,企业可选择对其进行干预(联系心理医生协助心理疏导)或优化,防止可能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