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如此多的蝗虫带来的灾害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当国人因新冠病毒而对空中飞舞的蝙蝠谈之色变时,埃塞俄比亚裂谷的农夫们也正紧张的注视着北侧天空的一抹绯红。
其实最根本有效的是,提高植被覆盖率,达到50%以上。只要保持水准,这样的话,一劳永逸,永远不会再存在蝗灾。
但是生态治理却是长期的过程,而且非洲拥有大规模的沙漠,完全不实际的,最多也只能局部地区的长久治理。
如果要快速治标,用杀虫剂是最好的。但要发挥快速高效的杀虫剂效果,必须使用飞机。但非洲的条件,却是很不现实的。
真正最长远的,是利用食物链,通过天敌来控制。但这需要长期的生态建设,而且需要至少数年才能出效果。能单次出效果的,都是小型虫灾。单单针对这一-次大蝗灾,考虑到非洲的条件,引进物种有限,也最多只能局部地区控制。而且引进物种,还需要面临物种入侵的风险。
除此之外,还有改变种植作物,种植大豆、苜蓿、果树等蝗不吃的经济作物;直接毁掉蝗虫的产卵地。但这得考虑非洲土地是否能种植相关作物,以及产卵地销毁的可行性。即便有一定的可实施性,也只能解决来年的问题,今天的问题依旧不能解决。
所以,对于非洲大地来说,只能长期治理,对于今天的蝗灾,可以尽量人工捕捉,药物灭虫,引进天敌,降低灾情。但这样大规模的蝗灾,基本是无解的。看看往年的蝗灾,实际也是硬抗过去的。
至于来到中国是很不现实的,即便来了,入侵的区域也过于狭窄,容易控制,不可能达到曾经中国的本土蝗灾规模。
从1971 ~ 1997年共27年,黄河流域东亚飞K蝗灾情,较重年份则有17年, 2008年发生蝗灾的土地面积有9000多万亩。不过中国的蝗灾规模,相比起非洲轻了很多,局部地区,发动群众来吃,倒是可能有一些用。 但非洲,根本不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