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公差(GDT)评价之位置度测量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位置度:是限制被测点线面的实际位置对其理想位置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基准:图纸设计定位基准,用于定位产品的参考坐标系。
理论位置值:图面给出的理论正确尺寸或参考 CAD 数据,用于计算实际和理论偏移量。
位置度公差:位置度公差带是一以理论位置为中心对称的区域。
评价原理: 图面设计定位基准建立坐标系, 图面理论正确尺寸作为参考,计算实际和理论位置的偏移量,并乘以 2。
计算原理:P = 2 ×(理论实际偏移量)
两个轴位置度计算
一个轴位置度计算
一个轴向位置度公差带是一条水平线,没有角度关系,极坐标评价时应把没被评价的那个轴向设置原点。
三个轴向位置度计算
常见位置度测量思路
孔的单一轴向位置度,公差带为理论正确值对称的两平行面之间的线段。
由图知 ①、基准:A 面,B 孔; ②理论值:100;③公差带:相对于基准坐标原点单个轴向 99.75~100.25 平行面间区域。可得,坐标 ①A (Z)找正,(Z)原点; ②B-C 连线(X)旋转,(Y)原点 ;③B (X)原点 。
由图知 ①、基准:A 面,B 孔;②理论值:100、65;③公差带:相对于基准坐标原点单个轴向 99.75~100.25 平行面间区域;④以小尺寸为理;⑤构造轴线:以 C 偏置 65 和 B 构造轴线 B-C。可得,坐标 ①A (Z)找正,(Z)原点; ②B-C 轴线(X)旋转,(Y);③原点 B (X)原点 。
孔的两个轴向位置度,公差带为理论正确值对称的两两平行垂直的长方体
由图知 ①、基准:A 面,B 孔; ②理论值:100、65、 33.024 °;③公差带:相对于基准坐标原点单个轴向 99.75~100.25 平行面间区域、 另一轴向64.85~65.15 平行面间区域。可得坐标 ①A (Z)找正,(Z)原点; ②B-C 连线(X)围绕(Z)旋转 33.024°,(Y)原点 ;③ B (X)原点 。
孔的任意轴向位置度,公差带为理论正确值对称的圆
由图知 ①基准:A 面、B 孔、C 孔 ;②理论值:40、20、100、50、a°;③公差带:基准坐标(40、20)、(100、50)处,垂直 A 面两个Φ 0.5 的圆柱。可得坐标 ①A (Z)找正,(Z)原点; ② B-C 连线(X)旋转,(Y)原点 旋转a °,围绕(Z);③B (X)原点
孔的任意轴向位置度,公差带为理论正确值对称的球
由图知 ①基准:A 面、B 孔、C 孔; ②理论值:40、60、5.7;③公差带:基准坐标(40、60、5.7)处,Φ0.5 的圆球。可得,坐标 A (Z)找正,(Z)原点 B-C 连线(X)旋转,(Y)原点 B (X)原点
面的位置度,公差带为理论正确值对称的两平行面之间
由图知 ①、基准:A 面 ; ②理论值:100、65; ③公差带:相对于基准坐标原点单个轴向 64.85~65.15 平行面间区域。可得坐标 A (Z)找正,(Z)原点;
由图知 ①、基准:A 面、 B 面、 C 面; ②理论值:35、12 °;③公差带:相对于基准坐标原点单个轴向 34.75~35.25 平行面间区域。可得坐标 ①、A (Z)找正,(Z)原点;② 、B(Y)旋转,(Y)原点; ③C(X)原点 ;④旋转 12 °,围绕(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