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画板中利用“点值”绘制“动点”的基本原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平面几何试题和一些函数试题,常常涉及到“动点”的问题。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的一大难点,老师难教,学生难学。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动点在变化的过程中不直观,不易于画图,也不易于想象,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几何画板来给学生直观展示“动点”动的过程,这将大大缓解学生的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度量“点的值”
(1)绘制一条线段,标记为AB。在线段AB上任取一点,标记为C。
(2)选中点C,依次点击菜单“度量”→“点的值”,这时屏幕上增加了一行诸如“C在AB上=0.48”字样。
(3)对于“点的值”,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线段AC的长与线段AB的长的比值,是一个部分与总体的比值,因此,这个比值的取值范围应该在[0,1]。
利用点值控制直线上的动点
另外作一条线段DE,将鼠标放在线段DE上,点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最下面一项“在线段上绘制点”,这时将弹出一个小窗口。在默认情况下,弹出的窗口显示的内容是这样的,值为0.5即中点。也就是说,我们不作任何修改,可以这样快速绘制一条线段的中点。但这不是我们所要的。我们要对点的值进行改变。
将鼠标放在“C在AB上=0.48”上,这时鼠标变成一个左箭头形状,轻轻点击一下,原默认状态下的“0.5”处就已经变成了“C在AB上”。点击“绘制”按钮后,将在线段DE上绘制一个新的点,这个点我们记为F。这个点,它是受AB线段上的点C控制的,点C变化,那么相应的点F也将变化。
利用点值控制圆上的动点
我们新绘制一个圆。鼠标指着圆周调出“右键”快捷菜单,选取“在圆周上绘制点”,在弹出的对话框后,点击“C在AB上=0.48”字样后,再点击按钮“绘制”,这样就在圆周上绘制出了一个受AB线段上的点C控制的点,这个点我们记为M。
4、在这个图形中,点F和点M都受点C的控制。这里展示的只是动点制作的基本原理。我将在以后的百度经验中继续介绍很多动点相关的应用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