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怎样克服疑病症

怎样克服疑病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怎样克服疑病症

人病了就要就医,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可是有的人却不停地就医又总是查不出有什么毛病,非常奇怪,这类人对身体的变化反应特别敏锐,稍微有一点身体感觉上的变化就能引起患者的注意,并且稍有不适就引起患者明显的不舒服和明显的不安,从而更坚信自己得了某种严重的疾病,再次去医院,仍然查不出什么病,这种人生理上其实并没有病变,问题出在精神上,即疑病症,患者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健康,无法专注于其他事情,使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都受到严重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克服疑病症呢?

独特的人格结构是发病的基理:疑病症患者大多性格固执、苛刻、吝啬、谨慎、敏感多疑、自我中心、自怜孤僻、要求十全十美;

喜欢自我暗示,并喜欢联想,见到身边有人得了什么病,是什么症状,自己某个部位稍有不适,就认为自己也有这个症状,也得了这个病,对自己轻微的不适就过分关注和担忧;

通常这类患者以身体某个部位或器官有了不适或疼痛感来证明自己得了某种疾病,并不断强化这种想法,以期获得别人的同情,反复就医却查不出病症,病人成天紧张、焦虑,并对每次检查结果的细微差异耿耿于怀,认为这种差异证实了自己的疾病的存在;

病人除了认为自己有病,其他认知没有衰退,精神也没有影响,并且主动求医,所以对这些患者比较容易确诊。

疑病性的临床症状的内容为:疑病性烦恼;疑病性不适;感觉过敏;疑病观念;

疑病性的临床表现:对自己的身体毫无根据地担忧,认为身体在某些部位不舒服、疼痛或不正常;武断地认为自己得了某种疾病,或者坚信有某种异物侵入身体,整天忧郁,四处求医,却查不出个病来。

心病还得心来医,所以对疑病症主要是以心理治疗为主,给病人心理上的支持;

首先要通过神入共情,理解病人内心的痛苦,并相信他的感受是真实的;

让病人叙述面对这种担忧和难受时,内心深处的感受,让病人通过描述,体会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通过引导,将病人疑病,感到痛苦时不停地在外部找医生得到解决,回归到自身内部;

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通过情绪聚焦,发现内部人格中身身的需要和缺陷,从而从根本上得到人格的修复和成长;

在跟病人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后,引导病人反思、探讨好的解决方法,在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下,通过自己的智慧认识到这种担忧的多余,放下包袱,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享受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