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屋面保温、隔热层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屋面保温、隔热层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屋面保温、隔热层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屋面保温、隔热层主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保温材料颗粒过大或过小。

原因分析:使用前未严格按标准选择和抽样检查;保温材料中混入土块、石块等杂物。

防治措施:①使用保温材料时应选用最佳热阻值的粒级。②保温材料中大颗粒或粉状颗粒含量过多,应在使用前过筛。③采用不合格保温材料予以更换。

(2)保温层厚薄不匀。

原因分析:铺设松散材料时未设隔断,无法找平造成堆积过高;抹砂浆找平层时,挤压了保温层,造成厚薄不均。

防治措施:①不论平屋面或坡屋面均应分层、分隔铺设。②做砂浆找平层时,宜在松散材料上放置100mm网目铁丝筛,然后在上面均匀摊铺砂浆并刮平,最后取出铁丝筛抹平压光。

(3)保温层含水率过高。

原因分析:松散保温材料进场后保管不善,雨淋受潮;铺好屋面保温层后突然降雨将保温层淋湿。

防治措施:①材料进场妥善保管防止受潮。②保温材料含水率过大或经防腐处理的有机保温材料,必须晾晒干燥后方可使用。③找平层已做好后,发现保温层含水量过大,可在找平层和防水层上留出排气孔道,做成排气屋面。

(4)屋面保温层坡度不当。

原因分析:未按设计要求铺出坡度,或未向出水口、水漏斗方向做出坡度,造成屋面积水;工人操作不认真,未按坡度标志线找出坡度。

防治措施:①严格按坡度标志线进行铺设。②屋面做完,发现坡度不当积水时,应用沥青砂浆找垫。③若因出水口过高或天沟倒坡,应降低出水口或对天沟坡度进行翻修处理。

(5)保温屋面卷材起鼓。

原因分析:保温层和找平层未充分干燥,含水量过大;保温层和找平层中的水分和气体遇热蒸发,在油毡上造成起鼓。

防治措施:①不得在雨、雪天或下雾天施工,基层应干燥。②在保温层中留设排气孔,做成排气屋面。

(6)保温材料粒形不好。

原因分析:使用的膨胀珍珠岩、蛭石是次品,炉渣未过筛,粉末未清除;采用机械拌和,将膨胀珍珠岩或蛭石粒径破坏。

防治措施:①使用膨胀珍珠岩、蛭石应符合材料标准,并应有出厂证明。②水泥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宜采用人工搅拌,并应拌和均匀。③炉渣中粉末过多,应过细筛,将粉末清除。

(7)保温层强度不够。

原因分析:水泥标号不够或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水泥用量不够或拌和不均;抹砂浆找平层时,车载过重,压坏了整体保温层。

防治措施:①水泥进场要严格检验,严格按配合比施工。②整体保温层随铺随抹砂浆找平层,分隔施工。③使用小车运料时应铺垫脚手板,避免车轮直接压在保温隔热层上。

(8)现象:保温层厚度不够。

原因分析:铺设保温层时,未设定标尺或施工前未确定虚实比,压实过度;保温层铺好后,直接在上面行人过车,将其踩压结实,厚度减薄。

防治措施:①施工时必须设定标尺,并确定虚铺厚度和压实比例。②保温层铺好后不得直接在上面行人过车,堆放重物。③若发现厚度不足,在承载力允许条件下,抹一层同配合比保温材料至规定厚度。

(9)板状保温制品含水率过大。

原因分析:保温材料吸水率大,制品成型时含水量过多;在铺好的保温层上抹砂浆找平层时,浇水过多。

防治措施:①材料进场严格进行质量检验,并尽量堆码在室内,若堆在室外,下面应垫板,上面应遮盖防雨设施。②抹砂浆找平层时用喷壶洒水湿润,不得用胶管浇水。③在水泥砂浆中掺加减水剂,减少用水量。④保温层充分干燥到允许含水率,再做防水层。

(10)现象:板状制品铺设不平相邻两块高差大于3mm。

原因分析:屋面板表面不平;保温板块不规格,厚度差异过大;操作不精细,吊装板时垫灰厚度不均匀。

防治措施:①严格控制安装后板的上面平整度。②严格控制保温板规格质量,厚度要求一致。③铺设保温板块时上口要挂线,以控制坡度和平整度。

(11)现象:板状保温制品强度不足或破碎(板状制品缺棱、掉角、破碎)。

原因分析:板状保温制品本身强度低,质量差;运输过程中未严格按要求操作;施工车辆碾压,人员踩踏;用破碎制品铺设保温层时,未仔细对缝拼严,造成砂浆大量留入缝隙中。

防治措施:①自制板状保温材料时,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压缩比以提高强度。②板状保温材料在运输中要加以包装,避免随意搬挪。③用破碎制品铺设保温层时,缝隙应用与制品相同的材料填补,不能用水泥砂浆填补。